整句中用平声字过多因而构成凄调的以史达祖的《寿楼春》最为突出
整句中用平声字过多,因而构成凄调的,以史达祖的《寿楼春》最为突出。这是表达生离死别的感伤情绪,所以音节十分低沉。有人用作寿词,是十分错误的。全调如下: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欹床病酒,多梦睡时妆。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藻香。
这“裁春衫寻芳”五字全平,“照花斜阳”去平平平,“今无裳”三字全平,“自少年、消磨疏狂”去去平平平平平,“良宵长”三字全平,“楚兰魂伤”上平平平,“愁为乡”三字全平,“算玉箫、犹逢韦郎”去入平平平平平,都是平声字占很大比重,构成十分低沉的情调。只有结句“相思未忘藻香”七字是平平去去平上平,第六字有些拗怒意味;但与整个的低沉情调,是很难调协的。像这样低抑的凄调,在全部宋词中也很少见。
偶然用一两个平声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句子,借以显示凄抑低沉的情绪,有时却有必要。例如周邦彦的《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暗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第一、二段句法全同,叫做“双拽头”,虽然句脚字仄多于平,句中字的平仄却是大致相等,能够取得和谐和拗怒的统一。第三段的“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上句是平仄仄平平平,下句是平仄平仄,上句末三平过于低沉,所以下句变作拗句把它激起。整段中,除“唯有旧家秋娘”句外,句脚全用仄声字,也就适宜于表现紧促的感情;在快要收煞的时候,用“纤纤池塘飞雨”的平平平平平上,显示神情的凄抑低黯,是异常适当的。
由平仄进一步讲究四声的适当安排,是到了文学家而兼音乐家的周邦彦,才有显著的成绩。他的创调,逐渐脱离近体诗两平两仄间用的法则,往往参用一平一仄相间的句子;又特别注意去声字的作用,把它安排在领头或句腰间,使全句挺起有劲,借以显现它的特殊音节。王国维赞美他的词:“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清真先生遗事》)我们从《清真集》中,是可以学到许多声律方面的安排法则的。例如《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个曲调,据传还是北齐时《兰陵王入阵曲》的遗声(见《碧鸡漫志》卷四)。它的谱子,一直在历代帝王的宫廷中流传着。宋毛所著的《樵隐笔录》也曾谈道:“绍兴初,都下(杭州)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这“三换头”的《兰陵王》,和王灼所称“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的说法相合。因为它原来是描写战斗激烈情态的舞曲,所以它的音节应该是激昂高亢的。在每个句子的平仄安排上,必须取得和谐和拗怒的统一,而拗怒都表现在仄声尤其是去声字的运用上。清初词学理论家万树曾经说过:“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又说:“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词律》发凡)我们参酌万氏这些说法来检查《兰陵王》这个调子所以声情激越的原因所在,它对四声的使用,是完全改变了近体诗的法式而充分表现出它的独创性的。在清真此调中,遇着对称的句式,总是和谐与拗怒递用,例如“酒趁哀弦”的仄仄平平是和谐的音节,“灯照离席”的平仄平仄却有些拗怒;“一箭风快”的平(“一”字以入作平)仄平仄是拗怒的音节,“半篙波暖”的仄平平仄却又相当和谐;“别浦萦回”的仄仄平平是和谐的音节,“津堠岑寂”的平仄平仄,却又显示拗怒;“月榭携手”的平(“月”字以入作平)仄平仄是拗怒的音节,“露桥闻笛”的仄平平仄却又转入和谐。再从句脚字上来看,“弦”和“席”一平一仄递用,显示和谐;“快”和“暖”两仄连用,却又表示拗怒;“回”和“寂”一平一仄递用,显示和谐,“手”和“笛”两仄连用,却又表示拗怒。这四处的偶句,它的领格字除了“愁”字平声,“又”、“渐”、“念”都是去声;根据“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的原则,我怀疑这个“愁”字怕是“骤”的误写。这个调子中的拗句,都着重于去声字的安排。如:“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两字是拗;“应折柔条过千尺”的平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两字也是拗;“登临望故国”的平平仄仄仄,第三字是拗;“望人在天北”的仄平仄平仄,在上一、下四的句法上第三字也是拗。这拗的所在,如“送”、“过”、“望”、“在”等字都是去声;这样把附近相连的字音激起,特别显出抑扬抗坠的美妙音节。还有“回头迢递便数驿”的平平平去去去入,七个字里面用了四个仄声;“似梦里”的去去上,“泪暗滴”的去去入,两个三字句没有一个平声;这样过多地使用仄声字,都是为了激起音节的拗怒,使它适合于表达激动的感情的缘故。再看整个曲调中的句脚字,只有“来”、“弦”、“回”三个平声,其余全部仄声,也是构成整个拗怒音节的因素之一。这首词,除句脚几乎全用仄收外,加上结句连用六仄,再配上全部短促的入声韵,它的激越声情,是从多方面的矛盾的统一显示出来的。从这具体的分析中,可以体会四声字调在歌曲上的妙用。也只有文学家兼音乐家的周邦彦,才能把这些原则表现在实际创作上,给学者以广大法门。南宋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都有和清真词,只是每一个字都照着周邦彦原作的四声去硬填,却不了解它在音乐上的妙用,是十分可笑的。
- / 节目时变 圣人夫岂不知?但不专以此为学而其所[图]
- 兹将苏轼《观过斯知仁》篇(《唐宋八大家文钞·东坡文钞》卷一一[图]
- 诛诛杀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会合西南各族起兵伐纣取得牧野大捷纣王兵[图]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图]
- 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诗纪晋公奏凯事也时当腊月夜次桃林[图]
- 建安摹拟汉(中原)乐府开元摹拟南朝乐府(先天元年孟浩然二十四[图]
- 铲土噌噌扔进筐投入版中轰轰响捣土之声登登登削墙之声呯呯呯百堵[图]
- 洹(音huán)水今河南安阳河通质相互交换人质桡(náo)阻[图]
- 太尉秦、西汉时军队首脑,赞选拔《礼记·月令》郑玄注“赞出也”[图]
- 这一爻暗示我们一个人如没有真才实学即使他体恤下属也不能担任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