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精神刺激是影响人类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精神刺激能引起人们的内心冲突,造成精神紧张,而影响到身体功能也发生障碍。 比方,刚出生的婴儿饥饿了,发出哭声,妈妈给喂奶后就不哭了。以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懂得了“喂奶”语言的含义,只要听到“喂奶”这个词语,便高兴微笑;此时语言刺激被婴儿理解,引起了相应的心理反应。渐渐地懂得冷、热刺激,有害气味刺激、细菌感染、被人辱骂、绝交书信等这些外界的具体的刺激引起机体的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对机体的意义被理解之后,就构成精神刺激。 人对外来的各种刺激常划分为有利的、无关的与有害的刺激。对有利的刺激出现趋向行为,对有害的刺激出现回避行为。作为精神刺激的社会心理因素,根据各人参加社会活动的范围、经常发生的人际关系,可作如下划分: △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包括求婚失败或失恋,夫妻两人性格不合经常争吵,夫妻感情破裂,生育问题,爱人伤、病、死亡等。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不和,特别是婆媳不和、子女升学、就业失败等。 △在学校与工作单位的问题:包括考试与升学失败,师生及同学关系紧张,评奖、晋升时受到挫折,对同事或上级不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满意而又无法改变,下岗、退职退休等。 △意外事件:遭遇洪水、地震、空难、车祸事故等;另有个人的特殊遭遇如身患绝症,经济破产、法律纠纷等。 人们在遇到精神刺激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变化及引起精神紧张状态。 当人们遭遇到危急的情况,例如遭遇到洪水或猛兽,一部分人会出现战斗或逃跑的“备战状态”,这种“备战状态”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强,瞳孔扩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俗称“毛骨悚然”,这样使人体进入警觉状态,有利于提高反应的速度、准确性和耐力。与此相反,另有少部分人可出现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大汗淋漓、晕厥等,即我们有时见到的某些人在危急关头四肢无力,晕倒在地。此时,人体处于静止的退缩状态,属于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 人在遭受精神刺激后,为了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心,达到内心平衡,可以采用下述几种心理应付方式: 1、选择性忽视。受到精神刺激以后,有意地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不去回忆、思索伤心的事。主动克制愤怒、抑郁、悔恨的情绪反应。采取超脱的立场,假定所发生的事件与已无关。或采取不论的态度,将亲属的死讯视为误传,自己患癌症也假定是误诊,或休假离开精神刺激的现场。有烟酒嗜好的人,可增加烟、酒用量,以减轻焦急心情。 2、选择性重视。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越比越可恢复自信心达到自慰的目的。或发愤加倍努力工作,争取优异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3、对引起精神刺激的生活事件,作出与现实不符,但易于为自己思想所接受的重新评价。如将吃不到的甜葡萄说成是酸的,有意贬值,把能吃到的酸葡萄说成是甜的,有意升值,求得自我安慰。考虑成绩不好时,认为老师出难题等。 4、改变愿望满足的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另找精神寄托途径,使精神上获得满足。例如参加文体活动,外出旅游以摆脱精神烦恼。 5、向亲友投诉,倾诉内心苦衷,使郁闷情感得以发泄,获得安慰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