愬:通“诉”,申诉。
阴:暗处,暗地里。阳:明处,明地里。
道:由,从。
统治者摊派下来的劳役太多民众就会困苦;民众困苦臣子就会产生权势;臣子的权势产生了免除的徭役赋税就多了,免除的徭役和赋税多了,贵人就富有起来了。用使民众困苦的办法来使贵人富有,用形成权势的途径来帮助人臣富贵,这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所以说:徭役少老百姓就安定,老百姓安定臣下就没有过重的权力,臣下没有过重的权力那么权势就会消灭,臣下的权势消灭了那么恩德就属于君主了。现在那个水能灭火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然而用锅之类的器具把水和火隔开,水在上面沸腾以致烧干,而火在下面却烧得十分旺盛,这是因为水失去了所以灭火的条件。现在法治中禁止奸邪发生的道理又比这个还清楚,那些守法的臣子起了像釜鬵那样阻隔奸邪的作用,那么法律只在君主自己心中明白,却已经失去了它的禁奸的作用了。上古流传下来的传说,《春秋》这类史书上所记载的,都显示违法谋逆而构成大罪过的,差不多都出自于尊贵的大臣。然而法令所防备的,刑罚所处罚的,通常是那些地位卑贱的人,因此百姓感到绝望,没有地方能够申诉。大臣们相互勾结,蒙蔽君主而串通一气,表面上相互憎恨而暗地里彼此要好,以表示他们没有私情,实际上相互作为耳目,以便等待钻君主的空子,君主被他们蒙蔽,无从得以听到实情,有君主之名而无君主之实,大臣垄断国家法令而独断专行,周天子就是这样的。旁落他手中的大权,那么君臣上下的地位就改变了,这是说君主是不能把自己的权势让给臣子的。
内储说上七术
“储说”,是韩非创造的一种新文体。这种新文体的基本特点是全文由“经”、“说”两部分组成。每篇先提出论点,然后举例说明。论点叫“经”,举例叫“说”,也有人称之为“解”。“经”文字简练,便于记诵;“说”包括若干故事,相当于将许多故事积聚在一起,故有“储说”之名。“经”、“说”两部分互相配合,前后呼应。在《韩非子》一书中,属于“储说”体的文章共有六篇,即内储说上下两篇;外储说分左右,左右又各分为上下两篇。
《内储说》上下篇附有标题,上篇名《七术》。“七术”,是指君主驾驭和使用臣下的七种权术。这七种权术根据内容又可分为三类:一、“众端参观”和“一听责下”,是讲如何了解实情、全面观察考核臣下的言行的;二、“必罚明威”和“信赏尽能”,是讲赏罚制度的,要求君主利用这些手段诱导或强迫臣下尽力;三、“疑诏诡使”、“挟知而问”和“倒言反事”,是讲君主如何测试臣下是否忠诚并防奸、察奸的。
内、外《储说》各篇体例都是“经”文集中在前,“说”文集中在后,且无“说”字标明之。今人为了便于阅读,按内容将它们分开后重新组合,并各加“经”、“说”以标明。本书也采用了这种形式。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