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致用
安贫乐道,修身养德
邵雍是宋代理学的鼻祖,他一生刻苦自励,却不涉仕途,能安贫乐道,修身养性。他认为“万物之道尽于天矣,天之道尽于地矣,天地之道尽于物矣,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矣。”(《观物内篇》)也就是说,人集中了天地万物之道,故而是万物之灵。邵雍同时认为天地万物各有其性,人有人性,兽有兽性,草木有草木之性,故而万物要遵循各自的禀性,于人则要修养心性,止于至善。据史书记载,邵雍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谥康节。邵雍幼年时家境不是很殷实,他的曾祖父做过小官,祖父和父亲都是隐居不仕的知识分子,在他跟随父亲从衡漳迁去共城时,“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器以养父之余,刻苦自励者有年。”(《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上》)尽管如此,青少年时期的邵雍却能“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艰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宋史·道学一》)因此在当时就得到了“好学”青年的名声。他不仅刻苦钻研书本知识,还亲自出门游学,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曾周游齐、鲁、宋、郑之墟,还曾逾河、汾,涉淮、汉,足迹踏遍大河上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察之后,他幡然省悟到“道在是矣”,便决定定居于洛阳,潜心学问,不再外出。
邵雍学成之后,并没有汲汲于功名,而是一直在洛阳过着隐士生活。据说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生活十分清寒,其家“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恰然有所甚乐。”富弼、文彦博等权臣重宰曾经想招纳邵雍,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注重修身养性,以慎独处身,“平生不做皱眉事”则是对他的这种修身养德的最好注解。而且他希望像巢父、许由那样,做一个精神高洁的隐士。
据说富弼、司马光等人曾经集资给邵雍修了一座宅院,取名“安乐窝”,于是邵雍就自号安乐先生了。他白天焚香打坐,吃饭的时候还喝点小酒,兴致来了还作诗词,日子过得别有一番滋味。此外还喜欢驾着牛车出游,行无定所,无拘无束,任意遨游,大有魏晋名士阮籍的风度。邵雍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都很尊敬他,据说他的牛车出现时,“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甚至家人童仆都喜欢他,只要他去了,大家争相迎候说:“吾家先生至也。”(《宋史·道学一》)甚至有人专门给他留着住处,称做“行窝”,可见邵雍平易待人,人缘很好,而且在处世上,邵雍待人真诚平易。据说理学家程颢见到他时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宋史·道学一》)说其“内圣”,正是对他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的肯定。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逐步实现这一步骤。邵雍先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正是他对儒家慎独及中和精神的践行。
点 评
邵雍先生安贫乐道,进德修业,追求道德品行的完美和心灵的自适,而不追求浮名利禄。宋代的享乐风气是十分昌盛的,但是邵雍却没有迷失在世俗的风气之下,确实难能可贵。而支持他选择这条人生道路的信仰则是他对儒家慎独思想的笃行,最终成为一位人人景仰的道德君子。
注 释
天命:指人的天赋,也是人的自然禀赋。性:指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