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激:阻遏水势。炙:烧烤。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注释】 假:借助。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我国古代用这八种质料制成的乐器,也总称为“八音”。推敚(duó):推移。敚,同“夺”。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0),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11)。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12),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13),其节数以急(14),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注释】 唐、虞:尧帝国号为唐,舜帝国号为虞。咎陶(gāoyáo):又作皋陶。传说为舜帝之臣,主管刑狱。禹:夏朝开国君主。传说治洪水有功,品德高尚,三过家门而不入,舜受其感动而让位于他。夔(kuí):传说是舜帝时的乐官。《韶》:传说中舜帝时的乐曲名。五子: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太康不顾公务,耽于游乐,五子特意作歌以劝诫他。伊尹:名挚,殷汤时的宰相,曾佐汤伐桀。语出《论语·八佾》。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古代发布政策教令时,先摇木铎以引起众人的注意。后来便用以指代宣扬教化、传播正统学说的人。这句话赞美孔子,说他即将成为向天下人传播正义的重要人物。庄周:即庄子,先秦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荒唐:广大,漫无边际。臧孙辰: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10)管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辅佐齐桓公称霸。后人辑有《管子》一书。晏婴:即晏子,春秋时齐景公贤相,节俭力行。老聃(dān):即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经》)即其出函谷关时所作。申不害:战国时郑国人。后世奉为法家之祖,其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有《申子》。韩非:战国时韩国公子,后出使入秦为李斯所杀。著名法家代表,其说见《韩非子》。慎到:战国时赵国人,法家学派思想家,著有《慎子》。田骈(pián):战国时齐国人,著《田子》二十五篇,今已佚。邹衍:战国时齐国人,阴阳学派创始人,提倡大九州说,时称“谈天衍”。尸佼: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著有《尸子》,《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孙武:春秋时齐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著名纵横家。曾游说六国合纵抗秦。(11)李斯:战国时楚国人。秦始皇时任廷尉、丞相。他对秦统一天下起过重要作用。有《谏逐客书》。(1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等。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著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13)以:而且,表并列关系。(14)节数(shuò):节奏短促。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注释】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韩愈《荐士》称其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著有《陈伯玉集》。苏源明:字弱夫,唐代诗人。诗文散见于《全唐诗》、《全唐文》。元结:字次山,著名诗人。有《元次山集》。李观:字元宾,唐代文学家。擅长散文,有《李元宾文集》。浸淫:逐渐渗透。李翱:字习之,唐代文学家。有《李文公集》。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善作乐府诗,有《张司业集》。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注释】 役于江南:指赴溧阳就任县尉。唐代溧阳县属江南道。
【点评】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其诗名与贾岛并列,人们评论二人诗作为“郊寒岛瘦”。孟郊怀才不遇,心情抑郁。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赴京应进士试。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下第。他可能是在此次应试期间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之所以相交,关键在于都不甘于迎合世俗。孟郊比韩愈年长十七,命运坎坷,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时被授为溧阳县尉。他的平生遭际受到好友韩愈的同情。
此文是韩愈特意撰写来送给孟郊的,算是对处于逆境的朋友的鼓励。然而,全文直到最后才引出孟郊。文章一开始用比兴的手法——“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由大自然发出的声音联系到人的声音,而人独有的语言文辞恰是所有声音中最可贵者。比兴手法的运用让文章的切入非常亲切自然,不露痕迹。然后作者历数先秦两汉的思想家、文士。这里也体现出韩愈古文运动的思想。先秦两汉时代优秀作品正被认为是古文写作当参考的对象。这些文章多为作者的真情流露,故不落俗套。此后的作品未能达到那样的高度。文章最后归结到孟郊的诗作,认为其已达到先秦两汉的高度,然竟不为世人所知。此文铺陈转合,用典多,紧密围绕“鸣”而展开,清代刘海峰评价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
送董邵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注释】 燕赵:战国时的燕国和赵国。董生:即董邵南。利器:本指良好的器物,这里指杰出的才华。适:到达。兹土:指当时河朔三镇幽州(领州九,治所在今北京西南)、成德(领州四,治所在今河北正定)、魏博(领州七,治所在今河北大名),这些地方都割据而不受朝廷节制。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